银发苍苍的退休教师扶着老花镜,一笔一画认真记录着要点;背着卡通书包的小学生踮起脚尖,高高举起小手想要发言;身着职业装的企业白领在笔记本上快速书写,生怕遗漏了什么;身着社工马甲的基层工作者则专注倾听,不时点头表示认同…… 近日,“民声徐来 民智汇聚 ——‘十五五’规划人民建议征集‘开放式’” 市民圆桌会,在梧桐掩映的天平街道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温馨开启。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,围绕市民艺术夜校、社区事务服务远程帮办、慢行交通品质提升、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等民生话题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积极分享着自己的想法与建议。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边认真记录,一边及时回应,让这场汇聚民智的交流活动充满了温度与活力。
抢课堪比追星?艺术夜校盼扩容提质
“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太难抢了,比周杰伦演唱会门票还难,5 秒就没了!”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,现场便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与附和声。田林街道的社区工作者接过话头,提议道:“不如学演唱会分批次开票,把名额拆成几拨放出来,让不同时间有空的人都能有机会抢到。” 她还琢磨着给热门课程贴上清晰的 “标签”:“绘画、音乐、舞蹈明明白白分开,想报啥一点就着,省得大家瞎摸乱撞。” 另一位社区工作者紧接着建议,增设零基础班和进阶班,再增加一些二次元经济、AI 绘画等前沿内容,让课程更贴合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外企 IT 工程师翁琳从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,提出了分层课程体系的设想:“建议开设银龄艺术班、亲子互动课堂,引入‘艺术学分’激励机制,学员凭积分可兑换热门演出门票,让学习更有获得感。” 舞蹈爱好者刘玉梅则聚焦硬件设施与展示平台,恳切地提议:“希望舞蹈课程能配备专业地胶、把杆等设施,并定期举办成果展演,为学员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。”
徐汇区文化馆馆长戴菲菲现场回应了大家的关切,并带来了秋季课程的升级方案:“今年秋季将推出 167 门精品课程,不仅新增人工智能训练师、3D 工坊等考证培训,还会在商务园区设立教学点,开设‘午间一小时’便捷课堂。”谈及备受关注的激励机制,她透露:“未来我们也将探索采取‘艺术积分’制,比如学员上课签到、课程全勤可以累积积分,积分还可以用来兑换区内文化场馆与文化活动的公益票。”最后,她还贴心地分享了抢课攻略:“建议大家提前设置闹钟,优先选择就近教学点,这样抢课成功率会大幅提升。”
远程帮办怎么更便民?政企民共商服务网
“要是商务园区里能设个办事点,咱们上班族午休时间就能把事儿办了,那可太省心了!” 长桥街道白领高黎明的提议,引发了在场众人的频频点头。居委干部李蓉建议,依据老年人口分布密度、交通可达性等数据,科学规划服务网点,并对利用率持续低迷的点位实行动态优化调整,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。
社区工作者杨嘉庆聚焦宣传维度,提出了自己的见解:“老年群体更需要步骤详实的操作指南,企业客户则看重流程精简高效,建议针对不同受众,运用短视频演示、典型案例解析等多元形式开展宣传。” 退休居民鲍华补充道:“还可以在社区微信群定期推送操作教程,同时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,不然老年人即便看到教程,实操起来还是会犯难。”
徐汇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赵晓冰现场作出回应。他介绍,目前全区已布局150 个远程帮办服务点,计划年内再新增38个,未来逐步将服务覆盖半径从15分钟缩短至 10分钟。“企业园区专属帮办点已进入试点阶段,后续会在一些街镇的产业园区推广,为各类人才提供更贴心的服务。” 赵晓冰还透露,在市里的统一领导下,后续将上线数字签名、多模态识别等功能,进一步提升线上办理的便捷性,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和残疾人等,提供“一对一”上门办服务。
老建筑如何“活” 起来?科技赋能续文脉
“在青少年当中,只有35%的人能讲出历史建筑的故事,这太可惜了。” 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宋昱璇攥着被折出褶皱的发言稿,清澈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叔叔阿姨们,他建议通过童声讲解、创意文创周边以及 AR 打卡游戏等方式,让更多同龄人爱上老建筑。
城市更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员工朱有玉提出了“元宇宙 + 历史建筑”的构想:“可以用 VR 技术复刻建筑的细节,用区块链保存数字身份,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。” 同公司员工皋瑞颖也补充道,要在建筑旁边设置实体信息牌,照顾到那些不会用二维码的老年人,让他们也能了解老建筑的故事。
徐汇区房管局信访办主任姚力表示,辖区内有着深厚的历史风貌底蕴,共 253 处优秀历史建筑,以居住用途为主。根据市局相关工作要求,目前已完成首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的数字化扫描和建模工作,未来会建立相关的大数据平台。“我们会收集建筑修缮工艺、工具等资料,还会推出相关的文创产品和打卡活动,让老建筑‘活’起来,让年轻人们在玩中了解历史。”这些举措既是对历史文脉的守护,更是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,让历史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
出行难题如何破?慢行交通盼更安全舒适
“吴兴路部分人行道不平整,下雨天特别滑,老年人走在上面,实在太危险了。” 天平街道的居民孔丽莉提及此事,满脸担忧,道出了老年人出行的一大难题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的学生朱正旸则关注到非机动车道被占用的情况,他说道:“有些公交站被私家车占着,我们上下学骑车只能绕到机动车道,感觉太不安全了。”
外卖骑手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。社工陆晓超表示,在配送高峰时段,电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的现象很常见,还有部分骑手为了赶时间违规行驶,这无疑埋下了安全隐患。这番话让现场不少人点头,有居民补充说,见过骑手为抢几秒绿灯,在车流里穿梭,看着都揪心。
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,徐汇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李航做出了回应。他表示,吴兴路局部不平处已临时修复,吴兴路(肇嘉浜路 - 衡山路)纳入 2025 年整治计划,年底前完工。关于外卖骑手安全隐患问题,市区交管部门已经推出了“安全码” 管理制度,对高风险企业和违规骑手建立了清单管理。同时,针对地铁站周边“潮汐式” 停车难题,在 12 号线漕宝路站等重点区域已经完成了 11 个非机动车停放点的优化。
活动接近尾声时,参与圆桌会的市民们纷纷畅想未来五年的模样。有市民兴奋地说:“希望五年后,我们出门就能享受到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,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各种社区事务,老建筑能绽放新光彩,艺术夜校能成为每个人都能轻松参与的文化乐园。到那时,城市会更加宜居、更有温度。”
区发改委副主任李春红表示:“大家对未来的畅想,正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动力。‘十五五’规划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而是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蓝图。我们会把今天收集到的每一条建议都认真研究、吸收采纳,让规划真正体现民意、汇聚民智。未来五年,我们将与全体市民一起,让这座城市因辖区的精彩而更加璀璨。因为我们坚信,城市的发展依靠人民,城市的发展为了人民,只有凝聚起每一个人的力量,才能描绘出最美好的城市画卷。”而这些来自民间的“金点子”,终将成为开启城市美好未来的 “金钥匙”。
盈辉优配-股票配资配资平台-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-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