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这次中国之行,你们将亲眼见证什么叫真正的发展差距。"
朴俊浩教授站在首尔大学社会学系的办公室里,面对着四名学生,手指轻点着投影屏幕上的地图。
"我们要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对比。"
李民浩从座位上站起来,整理着昂贵的拍摄设备:
"教授,我爸爸说中国很多地方连首尔的一个区都比不上,这次我一定要好好记录下来。"
朴俊浩满意地点点头,眼神中透露着某种期待。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,几天后当他们踏出机舱的那一刻,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...
三个月前,朴俊浩就开始筹划这次"学术考察"。作为首尔大学社会学系的资深教授,他一直专注于东亚发展差异的研究。
在他的学术论文中,韩国的现代化进程总是被作为成功的典型案例,而中国则经常被他用来做对比。
"同学们,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。"
朴俊浩在课堂上翻开PPT,屏幕上出现了一些老旧的照片,"这些是我从网上搜集的中国城市图片,大家可以看到基础设施的明显不足。"
朴俊浩指着屏幕上一张拥挤的街道照片继续说道:
"你们看这个交通状况,完全没有规划可言。再看这些建筑,设计水平和我们首尔相比至少落后二十年。"
金素英认真地做着笔记,她来自釜山的一个普通家庭,能考上首尔大学的研究生已经是全家的骄傲。对于教授的话,她从来不会质疑。
"教授,那边的人均收入大概是什么水平呢?"
"很低,非常低。"
朴俊浩摇着头,"虽然他们总是宣传经济增长,但实际的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实地调研,用客观的数据说话。"
李民浩举起手发言:
"我爸爸的公司在那边有一些业务往来,他说那边的工人工资只有我们这里的三分之一,而且工作环境也比较差。"
"这就对了,"
朴俊浩满意地点头,"你父亲作为企业家,他的观察是很有价值的。这种发展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缩小的。"
崔智媛怯生生地问道:"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实地考察呢?我很想亲眼看看教授您说的这些情况。"
朴俊浩眼中闪过一丝兴奋:"很快就有机会了。我正在申请一个交流项目,到时候会带你们几个去亲眼看看。相信我,现实会比照片更有说服力。"
下课后,几个学生围在朴俊浩身边继续讨论。
金素英翻看着笔记说:"教授,如果我们能拍到一些对比强烈的照片,对我们的研究会很有帮助。"
"当然,"朴俊浩拍了拍她的肩膀,"这次考察的重点就是收集第一手资料。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学术期刊,他们对这种实地调研的成果很感兴趣。"
项目申请很快就通过了。朴俊浩拿到批文的那天,整个人都显得格外兴奋。他立即召集了四名学生开会。
"这次我们要去的是上海,"
朴俊浩指着地图说道,"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,那里应该是他们发展最好的地方了。如果连上海都是这样的水平,那其他地方就更可想而知了。"
朴俊浩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:
"我们的调研重点分为四个方面:基础设施、居住环境、商业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。每个方面都要用数据和图片来支撑我们的结论。"
金素英举手问道:"教授,我们需要准备什么设备吗?"
"当然需要。"
朴俊浩从柜子里拿出一份清单,"摄像设备、照相机、录音笔,还有调查问卷。我们要全方位地记录这次考察的成果。"
他递给每个学生一份详细的物品清单:
"这里列出了所有需要的设备。李民浩,你的摄影技术最好,负责主要的图像记录。金素英,你负责数据收集和问卷调查。崔智媛,你的语言天赋不错,协助我进行一些基本的交流。"
李民浩兴奋地拍了拍手:"我可以用我的专业摄影设备,那台新买的单反相机刚好派上用场。我要拍出最有对比效果的照片。"
"很好,"朴俊浩满意地说道,"记住,我们是学者,要用客观的镜头记录真实的情况。不需要刻意美化,也不需要故意丑化,事实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。"
崔智媛有些担心地问:"我们不会有语言障碍吗?我的中文只学了一个学期。"
"不用担心,"
朴俊浩自信地说,"我的中文还不错,而且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接待人员。这次考察的重点是观察和记录,语言交流不是最重要的。"
金素英翻看着准备好的调查问卷:"教授,这些问题设计得很全面,从住房面积到家庭收入,应该能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水平。"
"这是我根据国际标准设计的,"朴俊浩解释道,"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,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。"
接下来的两周里,朴俊浩反复向学生们强调这次考察的学术意义。他给他们看了很多从网络上搜集的图片,大部分都是一些老旧的建筑和拥挤的街道。
"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,"
朴俊浩指着屏幕说,"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。基础设施落后、环境污染、贫富差距悬殊,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。"
他特意停在一张人员密集的市场照片前:"你们看这个画面,这就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商业模式。混乱、无序、缺乏现代化管理。"
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。在仁川机场的候机厅里,四名学生围坐在朴俊浩身边,每个人都显得兴奋而紧张。
"教授,我听说中国的机场条件比较一般,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吗?"
李民浩一边检查着相机电池,一边问道。他的摄影包里塞满了各种设备,镜头、电池、存储卡一应俱全。
朴俊浩笑了笑:"凡事都有例外,但总体来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。你们到时候就会有直观的感受了。"
他看了看手表,距离登机还有一个小时:
"利用这个时间,我再给你们强调一下注意事项。首先,要保持客观的态度,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。其次,要注意细节,往往细节最能反映真实情况。"
金素英翻看着准备好的调查问卷:
"这些问题设计得很全面,从居住环境到收入水平,应该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。教授,您觉得我们能收集到足够的样本吗?"
"应该没问题,"朴俊浩回答,"我已经和接待方沟通过了,他们会安排我们接触不同阶层的民众。这样我们的调研就更有代表性。"
崔智媛有些紧张地说:"我还是第一次出国呢,不知道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。我妈妈还担心那边的治安情况。"
"放轻松,"朴俊浩拍了拍她的肩膀,"虽然发展水平有差距,但基本的安全还是能保证的。而且我们是学术考察,会有专门的接待安排。"
李民浩兴奋地摆弄着相机:
"我已经清空了所有存储卡,准备拍摄大量的对比照片。这次回去以后,我要制作一个专业的摄影展。"
"很好的想法,"朴俊浩表示赞同,"视觉冲击力往往比文字更有说服力。不过记住,我们的目的是学术研究,不是猎奇。"
登机广播响起,他们拿着行李走向登机口。朴俊浩看着兴奋的学生们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这次考察不仅会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材料,更会让学生们对发展差异有更直观的认识。
"同学们,准备好见证历史了吗?"朴俊浩半开玩笑地说道。
"准备好了!"四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,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飞机起飞后,朴俊浩又开始向学生们介绍这次考察的具体安排。
"我们会在上海停留五天,"
他翻开行程表说道,"第一天熟悉环境,第二天开始正式的考察活动。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叫王明的先生,据说是当地的社会学研究人员。"
朴俊浩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资料:
"这是我提前收集的一些背景信息。上海的人口密度很高,这往往会带来交通拥堵、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。我们要重点观察这些方面。"
"教授,我们会去哪些地方呢?"崔智媛好奇地问。
"市区的主要街道、住宅区、商业中心,还有一些普通民众聚集的地方。"
朴俊浩详细解释,"我特别要求安排一些典型的城市景观,这样才能获得全面的了解。"
他指着资料上的一张地图:"这里标出了我们要考察的几个重点区域。老城区能反映历史发展轨迹,新开发区能显示现代化程度,住宅区能体现民众生活水平。"
"记住,"朴俊浩提醒道,"我们拍摄的目的是学术研究,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。不要只拍表面的东西,要深入观察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。"
金素英也表示赞同:
"我准备了好几个笔记本,要详细记录我们的所见所闻。特别是数据方面的信息,这对我们的研究很重要。"
朴俊浩满意地点头:"这就是学者应有的态度。客观、严谨、实事求是。不管我们看到什么,都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记录。"
空乘人员开始提供餐食服务,朴俊浩利用这个机会继续向学生们介绍情况:
"根据我查到的资料,那边的餐饮业发展还比较初级,主要以传统的小餐馆为主,连锁化程度不高。"
"那我们的饮食会不会不习惯?"崔智媛担心地问。
"可能会有一些差异,"
朴俊浩回答,"但这也是我们观察当地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。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体验不同的文化。"
飞机开始下降,朴俊浩透过舷窗向外望去。下面的土地逐渐清晰起来,他开始向学生们指点着窗外的景象。
"看,那就是上海的郊区,"
他指着下方说道,"从空中看还是很规整的,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。城市规划往往和实际发展存在差距。"
朴俊浩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:"你们看那些住宅区,密度确实很高。这种高密度开发往往会影响居住质量。"
金素英贴着窗户向外看:"教授,那些建筑看起来挺密集的。而且我看到了很多施工工地。"
"是的,人口密度大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共同特点。"
朴俊浩解释道,"这往往会带来各种城市问题。至于那些工地,说明城市建设还在进行中,基础设施可能还不够完善。"
李民浩已经拿出了相机,开始拍摄窗外的景象:"我要记录下从空中看到的第一印象。这些照片可以作为我们考察报告的开篇。"
他连续拍摄了十几张照片,每一张都仔细调整角度和焦距:
"教授,您看这个构图怎么样?能很好地反映城市密度问题。"
崔智媛紧张地握着安全带:"马上就要着陆了,我有点紧张。不知道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。"
"不用紧张,"朴俊浩安慰她说,"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学术考察。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用客观的眼光观察一切。"
飞机的引擎声音逐渐减弱,着陆的冲击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旅程即将结束。朴俊浩整理着随身携带的资料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"记住,"
他对学生们说道,"我们是来学习和观察的,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。同时也要保持我们学者的独立判断。"
"明白了,教授。"四名学生齐声回答。
朴俊浩看着窗外逐渐接近的跑道,心中涌起一阵兴奋。多年的理论研究即将在现实中得到验证,他相信这次考察会为他的学术生涯增添浓重的一笔。
飞机滑行到停机坪,朴俊浩站起身来整理行李。他看着兴奋的学生们,心中充满了自豪感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能够带领学生进行这样的实地考察,本身就是一种成就。
飞机缓缓滑入停机坪,朴俊浩从座位上站起来,开始整理放在行李架上的摄影设备。
"同学们,检查一下你们的物品,"
他一边说着,一边将笔记本电脑放进背包,"记住我刚才说的,要客观记录我们看到的一切。"
金素英紧紧抱着她的摄像机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"教授,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拍摄了。"
李民浩调试着昂贵的单反相机:
"这次我一定要拍出最专业的照片,让那些质疑韩国发展成就的人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对比。"
崔智媛跟在后面,小心翼翼地拿着录音设备:"我会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的。"
朴俊浩满意地看着学生们的准备工作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多年的学术研究即将在这次实地考察中得到验证,他相信现实会为他的理论提供最有力的支撑。
乘客开始依次下飞机,朴俊浩带领着四名学生排在队伍中间。走道里充满了旅客的交谈声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。
"教授,我们一会儿是直接出机场吗?"金素英问道。
"是的,王明先生应该在到达厅等我们。"朴俊浩回答,"他会安排我们的住宿和考察行程。"
队伍缓慢向前移动,朴俊浩不断向学生们强调注意事项:"记住,我们是学者,要保持专业的态度。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要表现得太过惊讶,要冷静观察和分析。"
"明白了,教授。"
李民浩握紧了相机带,"我会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画面。"
舱门终于打开了,新鲜的空气涌进机舱。朴俊浩深深吸了一口气,整理好心情准备迎接这次重要的学术考察。
"走吧,同学们,"
他转身对四名学生说道,"让我们去见证一下现实吧。"
他们跟着人流走出飞机,踏上了连接航站楼的廊桥。朴俊浩走在前面,四名学生紧紧跟在后面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期待和兴奋。
穿过廊桥,他们来到了航站楼内部。朴俊浩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,整个人愣在了原地。
身后的金素英差点撞到他,手中的摄像机险些滑落:"教授,您怎么了?"
朴俊浩没有回答,他的眼睛睁得很大,嘴巴微微张开,脸色变得异常苍白。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,握着行李箱的手在轻微颤抖。
李民浩从侧面看到教授的表情,也顺着他的目光向前望去。原本准备举起相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,整个人像被雷击中一样动弹不得。
"这...这是..."崔智媛的声音颤抖着,她用手捂住了嘴巴,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。
金素英僵硬地转动脖子,当她的视线接触到眼前的景象时,脸上的血色瞬间消失了。她的双腿发软,差点站不稳脚跟。
四个人呆立在人流中,周围的旅客不断从他们身边经过,但他们却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无法移动。
朴俊浩用力眨了眨眼睛,以为自己是在做梦。可是无论怎样,眼前的景象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。他的世界观在这一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
"教授..."
金素英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,"这...这真的是中国吗?"
朴俊浩张了张嘴,却发不出任何声音。
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朴俊浩和学生们的认知。
浦东机场T2航站楼内部呈现出的是一个完全超出他们想象的现代化空间。巨大的穹顶采用了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,阳光透过特制的玻璃洒下来,整个空间显得宽敞明亮而富有科技感。
李民浩呆呆地看着头顶的建筑结构,那种流线型的设计和精密的工程技术让他想起了首尔仁川机场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加壮观。他的相机依然举在半空中,却忘记了按下快门。
"这...这比我们首尔的机场还要..."崔智媛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住了,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金素英紧紧握着摄像机,但是手在发抖,根本无法稳定取景。她预想中要拍摄的"落后设施"在哪里?眼前这个航站楼的现代化程度让她想起了在电影中看到的未来世界。
朴俊浩的大脑一片空白。作为一名学者,他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的发展水平有着准确的了解。可是眼前的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。
"教授,我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?"李民浩声音颤抖地问道,"这里真的是中国吗?"
朴俊浩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,他环顾四周,希望找到一些能够证明这只是个例外的证据。可是无论他看向哪里,都是令人震撼的现代化设施。
自动扶梯的设计精美而流畅,指示牌采用了多国语言的LED显示屏,商店的装修风格时尚现代,连地面的大理石都散发着奢华的光泽。
他们机械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,每一步都让他们的震撼加深一分。
"看那个信息显示屏,"金素英指着前方的一个巨大电子屏幕,"那个技术我在首尔都很少见到。"
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航班信息,画面清晰度极高,而且采用了触摸式操作界面。几个外国旅客正在熟练地使用着这些设备查询信息。
李民浩下意识地举起相机,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要拍摄的不是"落后景象"而是"先进设施"时,手又停在了半空中。
"我们...我们应该拍下这些吗?"他困惑地问道。
朴俊浩没有回答,他的注意力被远处的一个景象吸引住了。那是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机场工作人员,他们的服装整洁专业,工作态度井然有序,完全不像他想象中的样子。
"教授,您看那边,"崔智媛小声说道,"那些工作人员的素质看起来很高。"
的确,无论是地勤人员还是安检人员,他们的专业水准都让人印象深刻。他们用流利的英语为外国旅客提供帮助,工作效率高而且态度友善。
朴俊浩感到一阵眩晕。这和他在课堂上向学生描述的"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落后"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
他们继续向出口方向走去,路过了机场的商业区。
"天哪,这些商店..."金素英瞪大了眼睛。
眼前是一排排精美的店铺,从国际奢侈品牌到高科技产品,应有尽有。店面的装修标准完全不亚于首尔的顶级商场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加精致。
李民浩看到了一家苹果专卖店,里面展示的产品和首尔的完全一样,甚至还有一些他在韩国都没见过的新款设备。
"这些都是最新款的,"他喃喃自语,"价格标签显示的人民币,换算下来竟然比首尔还便宜。"
崔智媛被一家化妆品店吸引住了,里面的产品琳琅满目,装修风格时尚现代,完全符合国际标准。
"这家店的装修比我在明洞看到的还要漂亮,"她惊讶地说道。
朴俊浩走到一家书店前停下了脚步。书店里摆放着各种语言的书籍,从中文到英文,从学术著作到流行小说,分类清晰,管理有序。更让他震惊的是,他竟然看到了自己的一本韩文学术著作的中文译本。
"我的天,他们竟然翻译了我的书,"他心中五味杂陈。
这意味着中国的学术界不仅关注着国际的学术动态,而且翻译和出版的效率很高。这和他之前的认知形成了巨大的冲突。
走出商业区,他们来到了行李提取处。这里的设施同样让他们震撼。
自动行李传送系统运行平稳,显示屏实时更新着航班信息,整个区域井然有序。最让他们惊讶的是,这里竟然还配备了智能机器人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。
"那个机器人在说英语,"金素英指着一个正在为外国旅客服务的机器人,"而且发音很标准。"
李民浩走近观察,发现这个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多语言对话,还能够提供详细的机场信息和城市导览。这种技术在首尔的机场他都没有见过。
"这技术水平..."他摇了摇头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朴俊浩在一旁观察着周围的一切,每一个细节都在冲击着他的认知。地面清洁程度、空气质量、噪音控制、人流管理,所有这些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。
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,周围的中国旅客表现得非常从容,显然他们对这样的环境已经习以为常。这说明这种高标准并不是为了外国游客特意营造的,而是他们的日常标准。
取完行李,他们向出口走去。在即将离开航站楼的时候,朴俊浩看到了一面巨大的显示墙,上面实时播放着上海的城市宣传片。
画面中的上海让他彻底震惊了。摩天大楼群、现代化的交通系统、繁华的商业街区、绿意盎然的公园,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。
"这些不会是特效吧?"李民浩喃喃自语。
"应该不是,"金素英回答,"你看那些路人,动作很自然。"
崔智媛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场景:"那个地铁站看起来比我们首尔的还要现代化。"
朴俊浩盯着屏幕,心中翻江倒海。如果宣传片中的内容是真实的,那么他过去的所有认知都需要重新审视。
"我们马上就要亲眼看到了,"他对学生们说道,但声音明显缺乏之前的自信。
他们走出航站楼,踏上了上海的土地。
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们震撼得说不出话来。
机场外的交通组织井然有序,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整齐排列。出租车全部是新款车型,公交车采用了环保的新能源技术,还有他们从未见过的磁悬浮列车指示牌。
"磁悬浮?"李民浩读出了指示牌上的字,"真的有磁悬浮列车?"
金素英查看了手机上的资料:"确实有,而且是世界上最快的商用磁悬浮列车之一。"
朴俊浩感到头晕目眩。磁悬浮技术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,韩国都还在研发阶段,而这里竟然已经商业化运营了。
"教授,我们要不要体验一下?"崔智媛兴奋地问道。
朴俊浩点了点头,他需要亲身体验来确认这一切都是真实的。
在前往磁悬浮车站的路上,他们遇到了接待他们的王明先生。
王明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,穿着得体,举止文雅,英语流利。当他得知朴俊浩一行人的震惊时,脸上露出了理解的笑容。
"朴教授,我能理解您的感受,"王明温和地说道,"很多外国朋友初次来到上海都会有类似的反应。"
"王先生,我必须承认,这里的发展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,"朴俊浩诚实地说道。
王明点头:"这很正常。由于信息传播的局限性,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往往存在时间差。实际上,上海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。"
李民浩忍不住问道:"那个磁悬浮列车真的在运营吗?"
"当然,"王明笑着回答,"已经运营了很多年了。如果您有兴趣,我们可以安排您体验一下。"
金素英小声对朴俊浩说:"教授,我觉得我们需要重新制定考察计划。"
朴俊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:"是的,我们确实需要调整一下思路。"
在王明的带领下,他们乘坐了磁悬浮列车。
列车启动时的平稳让他们惊讶,当速度表显示430公里/小时的时候,车厢内却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震动。
"这技术水平..."李民浩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象,彻底被震撼了。
通过车窗,他们看到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。浦东新区的摩天大楼群在夕阳下闪闪发光,现代化程度完全不亚于首尔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加壮观。
"那是上海中心大厦,"王明介绍道,"632米高,是中国第一高楼,世界第二高楼。"
崔智媛瞪大了眼睛:"比首尔的乐天世界塔还要高。"
"是的,"王明继续介绍,"旁边的那座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,还有金茂大厦,这一片区域是上海的金融中心。"
朴俊浩看着窗外的景象,心中五味杂陈。这些建筑的设计水准和建造技术都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,完全颠覆了他对中国建筑业的认知。
抵达市区后,王明安排他们入住了一家五星级酒店。
酒店的装修风格现代典雅,服务标准完全符合国际一流水准。前台工作人员用流利的英语为他们办理了入住手续,整个过程高效而专业。
"这家酒店的标准..."金素英看着豪华的大堂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"这在上海算是普通的五星级酒店,"王明解释道,"如果您有兴趣,我可以安排您参观一些更高端的酒店。"
朴俊浩摆了摆手:"不用了,这里已经足够了。"
他需要时间来消化今天看到的一切。从机场到市区,每一个环节都在冲击着他的认知。
房间里,四名学生围坐在朴俊浩身边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困惑。
"教授,我们原来的考察计划还适用吗?"金素英问道。
朴俊浩沉默了很久才开口:"看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次考察的目的了。"
李民浩看着窗外的夜景:"那些灯光比首尔的还要璀璨。"
"是啊,"崔智媛感叹道,"我感觉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太有限了。"
第二天,王明带着他们参观了上海的市区。
从外滩的历史建筑到陆家嘴的现代摩天楼,从繁华的南京路到时尚的新天地,每一个景点都让他们重新认识这座城市。
"这条地铁线路是什么时候建成的?"朴俊浩在地铁站里问道。
"这条线2010年就开通了,"王明回答,"上海现在有20条地铁线路,总里程超过800公里,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网络之一。"
李民浩查看着地铁图:"这个规模比首尔大多了。"
地铁站的设计现代化程度让他们印象深刻,自动售票系统、安全检查设备、站台的管理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。
"而且这里的票价很便宜,"金素英注意到了票价显示,"比首尔便宜很多。"
在地铁上,他们观察着周围的乘客。人们穿着时尚,举止文明,完全不像他们想象中的样子。
"这些人的穿着品味很不错,"崔智媛小声说道。
"是的,"王明听到了她的话,"上海人一直以时尚品味著称,这里也是很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城市。"
在南京路步行街,他们看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。
各大国际品牌的旗舰店里顾客络绎不绝,购买高端产品的人数让他们惊讶。
"这些人的消费能力..."李民浩看着一个年轻女孩轻松购买了一个价值几万元的手包。
"上海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,"王明解释道,"而且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。"
朴俊浩在一家书店里停留了很久。书店里的学术类图书种类繁多,质量很高,读者的素质也让他印象深刻。
"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浓厚,"他对王明说道。
"是的,上海有很多知名大学,学术交流很活跃,"王明回答,"实际上,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在国际排名中都很靠前。"
这又给了朴俊浩一次冲击。他一直以为韩国的大学在亚洲地区是领先的,但现在看来情况比他想象的复杂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他们参观了更多的地方。
浦东新区的金融中心让他们见识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,张江高科技园区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,豫园和城隍庙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。
"教授,我觉得我们需要重新写那份报告,"金素英在参观完上海科技馆后说道。
科技馆里展示的技术水平让他们震撼,很多展品甚至比首尔的科技馆还要先进。
"是的,"朴俊浩点头同意,"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这次考察的成果。"
李民浩放下了相机:"我原本想拍的那些照片,现在看来完全没有意义了。"
"那我们换个角度,"崔智媛建议道,"记录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真实情况。"
朴俊浩深深地思考着。作为一名学者,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勇气,但更需要学术诚信。
最后一天,王明安排了一次座谈会。
"朴教授,这几天的参观您有什么感受?"王明问道。
朴俊浩沉默了很久才开口:"我必须承认,这次考察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认知。我之前的很多观点都是基于过时的信息,缺乏实地了解。"
"这很正常,"王明温和地说道,"信息的更新总是有滞后性的。重要的是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事实。"
金素英也开口道:"我们原本想要做一个发展差异的对比研究,但现在发现这个前提本身就有问题。"
"是的,"李民浩补充道,"我们看到的上海,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"
崔智媛点头同意:"而且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好,社会秩序也很好。"
王明微笑着说:"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优势,关键是要相互学习,相互理解。"
回到酒店后,朴俊浩召集学生们开了一个总结会议。
"同学们,这次考察让我们学到了什么?"他问道。
"首先是保持开放的心态,"金素英回答,"不能用固有的观念去判断事物。"
"其次是实地调研的重要性,"李民浩补充,"书本上的知识需要实践来验证。"
"还有就是要及时更新信息,"崔智媛说道,"世界变化很快,我们的认知也需要跟上。"
朴俊浩点头:"作为学者,我们要有修正错误的勇气。这次考察让我意识到,我过去的一些研究存在偏见。"
"那我们回去以后怎么办?"金素英问道。
"实事求是地报告我们的所见所闻,"朴俊浩坚定地说道,"学术研究的基础是诚实。"
李民浩举起手:"我建议我们写一篇新的报告,题目就叫《对中国发展水平的重新认知》。"
"好主意,"朴俊浩赞同道,"这样我们这次考察就有了真正的学术价值。"
回国的飞机上,朴俊浩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上海,心中五味杂陈。
这次原本想要证明发展差异的考察,最终成了一次认知觉醒的旅程。他不得不承认,自己过去的很多观点都是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和主观的偏见。
"教授,您在想什么?"金素英在旁边问道。
"我在想,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有责任向学生传达准确的信息,"朴俊浩回答,"这次回去以后,我需要修正我的很多课程内容。"
李民浩翻看着这几天拍摄的照片:"这些照片记录了我们认知改变的过程。"
"是的,"崔智媛感叹道,"从震惊到理解,再到反思,这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学习经历。"
朴俊浩点头:"最重要的是,我们学会了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世界。"
飞机穿越云层,向着首尔的方向飞去。但朴俊浩知道,这次旅程带给他们的改变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。
盈辉优配-股票配资配资平台-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-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